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资讯 >> 地球中的 “大熊猫系列” 展览来了!
详细内容

地球中的 “大熊猫系列” 展览来了!

时间:2025-04-27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阅读

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,中国以“珍爱地球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为主题,呼吁珍爱地球,探寻共生之道。为迎接第56个世界地球日,即日起至4月27日,以“珍爱地球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为主题的“地球的大熊猫系列”低碳公共艺术展在宜家家居(番禺店)举行。本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鸿雁领衔设计,其研究生团队共同创作,通过创意艺术作品,聚焦全球濒危旗舰物种,呼吁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低碳生活。展览作品以“地球各领域的大熊猫”为线索,选取远东豹、虎鲸、华盖木、勺嘴鹬等濒危物种为原型,通过再生材料与艺术语言,揭示生态保护的紧迫性。

据悉,展览所有作品均采用环保材料,践行低碳理念。陈鸿雁表示,其团队深耕低碳设计领域十余年,此次展览旨在以艺术为媒介,将抽象的环境危机转化为具象感知。他强调,这些物种是地球生态的“活化石”,它们的存亡直接关联人类命运。主办方希望借此激发公众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思考,从日常行动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大熊猫:自然与文明的双重馈赠
大熊猫作为中国独有的 “活化石”,已在地球生存 800 万年,其基因库是生物进化的 “活标本”。从生态看,大熊猫栖息的竹林生态系统孕育了 1600 余种珍稀物种,其 “伞护种” 角色构建了 “保护一只熊猫,守护一片森林” 的生态链。在文化中,它是跨越千年的文明符号 —— 唐代典籍记载的 “食铁兽”、现代 “熊猫外交” 的和平使者,其形象成为连接世界的情感纽带。

作品《远东豹》用可降解麻绳缠绕自粘挂钩架构,塑造出豹与人类肢体交融的震撼形象,展示栖息地破坏对物种的致命威胁。作品《虎鲸》以防撞角拼接“异化”的虎鲸躯体,提醒人类海洋污染与过度捕捞正吞噬其生存空间。作品《华盖木》则通过艺术拼接再现濒危植物的理想生态,凸显植物作为“生态晴雨表”的关键作用。


“大熊猫系列”:濒危物种的生存警示
展览以大熊猫为起点,聚焦地球各领域的 “大熊猫”:哺乳类的远东豹、海洋哺乳类的虎鲸、植物类的华盖木、鸟类的勺嘴鹬等,它们都是旗舰物种,诉说着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。




“八与二”:重构人与万物的关系
展览以 “八成物种本体 + 二成人类特征” 的艺术融合,打破物种界限 —— 当远东豹的腿、虎鲸的尾呈现人类肢体形态,是一场跨越物种的对话,邀请每一个观者在交融的形态中,重新发现自己与地球万物的生命关联与共同体意识。这也警示:对自然万物的过度侵占终将反噬人类自身。


反思与行动


对于展览初衷,陈鸿雁表示,我持续关注环境问题及国家的低碳历程。而且我在低碳设计领域进行研究和创作10多年,从家具用品到空间设计都是该领域回应。地球上哪些物种急需我们关注,并具有珍稀性和生态旗舰,它们就是地球各类物种中的“大熊猫”。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,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未来。展览以哲学思考叩问艺术表达,唤醒对 “和谐共生” 的深层思考。保护地球不是怜悯他者,而是守护人类自身的未来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为万物共生的蓝色地球而不懈努力。



濒危植物如生态平衡的 “晴雨表”,意义非凡。像仅余 52 株的华盖木,生存堪忧; 报春苣苔栖息地亦在锐减。守护它们,便是捍卫自然基因宝库,维系我们生存的根基。


来源:南方都市报、南方日报、广东台新闻频道


技术支持: 淮南千行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